好啦好啦
知道你们等不急想看视频啦
不卖关子 不矫情
《家在富春江上》
蓝妹 上视频
没有WIFI亲的也别着急
蓝妹还整理了文字版的哦
是不是该给个
呢
《玩遍大富阳》特别节目
——家在富春江上
一川如画晚晴新,水送山迎入富春。
富春江缓缓流经这个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古城,赋富阳山水江城之秀美。
一千五百年前,吴均在《与朱元思书》中这样描述富春江的水:水皆缥碧,千丈见底。游鱼细石,直视无碍;而陶渊明则在《搜神后记》里叙述“宋元嘉初,富阳人姓王,于穷渎中作蟹簖。”可见,那时陶渊明就知道,富阳人已能熟练地用蟹簖在江河里捕鱼捉蟹了。
水好鱼多富春江,风流尽在烟波里。
光阴流转,奇山异水不变,蟹簖依旧。
一江春水一江鱼蟹。
陶渊明笔中的蟹,自然就是这种俗称“铁壳秤砣”的野生江蟹了,蟹壳坚硬如铁,个头不大但力道十足,能紧紧扒住秤砣,于是就有了“铁壳秤砣”的称谓。
而依江傍水居住的富阳人,简简单单一道铁壳秤砣蟹烧大江包头鱼,就满溢出来时令江鲜的富春江滋味。
富阳土俗相传,凡近江处若章岩山、赤松山、鹿山之巅,石上皆有纬缆痕,土中有螺蚌谷,验之不爽。
渔浦,虞舜渔处也。
富春东三十里有渔浦。
这些被记录在史书里的富春江渔事,一点一滴串起来绵延达四千年的渔猎活动。
“晚风隔水起渔歌,泼剌银鳞出碧波”。富春江捕鱼很要些见识,要善于观风向识潮汐,还要掌握鱼群的洄游习性,所谓“虾有虾路、蟹有蟹路”,渔具也“皆穷极巧妙,以与鱼遇”。
有着14目34科、118个品种的富春江鱼,就着千家万户厨房的烟火,富阳人的日子被点缀得活色生香。
生活在富春江江畔的东梓关人,自然也是熟谙个中三味。溯江而来的郁达夫,在小说《东梓关》里,印象深刻的是乡间绅士的闲和吃。他说他一到徐家,马上被请到榻上,直聊到吃丰盛的夜饭。吃完之后,自然就回到榻上接着聊,看病才一小会功夫;然后又上酒和宵夜。
东梓关人的家常菜,更多的还是来自富春江。
清晨,富春江晨雾缭绕有如烟云供养,桨声灯影悄然隐去后,鱼市在吆喝声中迎来了一天中最生动的时刻。
对很多富阳人来说,逛鱼市是日常,无论是居家主妇还是酒肆大厨,来鱼市寻觅钟意的江鲜,是一天生活的开始。
富春江江鲜的烹饪在于归全反真,道法自然,几乎无需调味左右,追求江鱼的原味。
凑一锅,源自民间,一条江鱼太小不够一锅烧,就随手加入螃蟹、小虾、黄蚬等乱炖成一大锅,各种鲜美交融在了一起,没曾想这渔家主妇的随手挥洒,到成就了江鲜一品。
无鱼不成席。富阳人吃着肉质鲜嫩、美味无双的江鱼,还能讨一个“富贵有余、得利有余”的彩头,可谓物质精神双重享受。
“不积小流,无以成江海”。
富阳山峦起伏,溪涧迂曲。一江十溪,各有各有的风味野趣。
葛溪,因葛洪曾在此炼丹,溪便以葛为名。葛溪盛产薄壳短尾螺蛳,名气很大。
烧葛溪螺蛳动作要麻利,螺蛳壳薄传热就快,螺肉容易熟透,出锅快能保持肉的鲜嫩,自然鲜美无比。
湖源溪盛产石斑鱼。石斑鱼鱼肉肥厚、鲜嫩,很有些“洁癖”,对水质的要求很高,被称为“水质检测员”。
这种被当地人称为“梁篰”的,是湖源溪人捕捉石斑鱼的传统方法。
昔日的小伙伴,今天的老弟兄,打小他们就是在湖源溪里这么玩的,捎带手,还能炖几条鲜美的石斑鱼解解馋,这种快乐一直延续着。
“碧桃三月花如锦,来往春江有钓船”。富春江之美,美在山水兼备明净隐逸,美在云水之间渔舟飘荡。
“坐观垂钓者,徒有羡鱼情”。朗日晴天,诸客垂钓于江渚之上,宛然画中央。而打开黄公望的《富春山居图》,亦可见渔夫四人自在垂钓于富春江,欸乃一声山水绿,乐山也乐水。
江流婉转,万鳞攒动,弄潮春江上,安居春江畔。家在富春江上,传承了数千年的渔事,是富阳人的一种情怀。
来源:富阳广播电视台
视频:王京辰、江晨婷
编辑:黄琳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