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微 微成都
当我们形容一个人精明、不好对付时
常会说:“你可真不是省油的灯。”
那么省油灯从何而来?
到底长啥样?又产自哪里?
答案也许会吓你一跳
因为它是唐宋时期,成都造的节能“黑科技”
成都邛窑出土的省油灯
省油灯是时尚“伴手礼”
陆游笔记让它天下闻名
省油灯一词来源于成都工匠,是唐宋时期的一件精彩发明。著名诗人陆游的笔记,让成都邛窑的省油灯为天下人所知晓。南宋孝宗乾道年间,陆游任嘉州代理刺史,他在《老学庵笔记》里写道:“《宋文安公集》中有《省油灯盏》诗,今汉嘉有之,盖夹灯盏也。一端作小窍,注清冷水于其中,每夕一易之。寻常盏为火所灼而燥,故速干,此独不然,其省油几半。邵公济牧汉嘉时,数以遗中朝士大夫。按:(宋)文安亦尝为玉津令,则汉嘉出此物几三百年矣。”
老学庵笔记
简单点说就是把油灯点燃后,热会由灯盏通过热传递方式使油的内能增加,温度升高,加快油的蒸发,增加耗油量。唐宋时期,聪明智慧的成都人为油灯增加了一个夹层,在夹层中加水,可以降低油温,达到省油的目的。不仅如此,在当时,省油灯是炙手可热的宠儿,就连官员也常将其作为“伴手礼”馈赠友人,成为当时的时尚。
省油灯原理图
陆游离开四川后,还一直对神奇的省油灯念念不忘,后来他又在《陆放翁全集·斋居纪事》中对省油灯做出了更详细的记载:“照书烛必令粗而短,勿过一尺。粗则耐,短则近。书灯勿用铜盏,惟瓷盏最省油。蜀有瓷盏注水于盏唇窍中,可省油之半。灯檠法,高七寸,盘阔六寸,受盏圈径二寸半,择与圈称者。”
邛窑绿釉省油灯,唐代
乍看之下,省油灯与普通油灯并没有什么区别,但如果细究灯腹中的结构,才会发现其中大有玄机。
从目前出土的邛窑省油灯来看,其外形大都成碗状或盘状,主要由上下两部分组成,下部为已深腹形碗,上部为已浅腹形同口径碗,这样一深一浅组合中间就形成了空隙。
邛窑绿釉瓷省油灯 宋代 成都人民公园西干道工地出土
据相关学者推证,这一空间为装清水之用,盛清水于此来降低上部碗面内的油温,从而达到省油的目的。灯身侧方有一小嘴,供装水用。无论是外部造型还是内部结构,省油灯完美再现了当时匠人们的高超技艺和聪明才智。
省油灯集中在唐末至两宋时期
夏季比冬季更节能
1983年8月和12月,四川大学博物馆研究员陈德富选择四个省油灯,进行了四次省油灯节油率的模拟实验。实验结果表明,四个灯盏的省油效果平均在8%到14%之间,最高可达22.4%,省油效果会因季节的不同有所不同,夏季比冬季更好。虽然实验结果未及“省油几半”,但仍然可以反映出明显的省油效果。这一盏盏造形古拙、不太起眼的小小油灯,展示出的是古代蜀地匠人的惊人才华。
省油瓷灯 唐代 成都指挥街遗址出土
目前考古发掘出土的省油灯实物数量有限,集中存放于邛崃市博物馆、四川大学博物馆、四川博物院、成都博物院等地。从出土时间来看,主要集中在唐末至两宋时期。
从唐到宋,省油灯也在结构和造型上不断变化。外观上最为明显的区别在于唐代的省油灯多为青釉,宋代更多为乳浊青釉。目前已出土的省油灯,以两宋时期邛窑十方堂窑区烧制的乳浊青绿色釉的产品为上品,此外,省油灯灯盏面的曲柄从无到有,灯体也逐渐由矮变高。
省油瓷灯 晚唐至五代 成都市区出土
釉色大多滋润温厚,而其他省的省油灯均施半釉,即灯腹中部以下到饼形足底都露胎而无釉。可见作为省油灯的发源地,邛窑所烧制的省油灯无论在设计还是在做工精致度上,都超越了同时期的平均水平。遗憾的是,南宋末年受战乱等多方面因素影响,邛窑停烧,省油灯也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,元明清后,再无新烧制的省油灯文物被发现。
四川博物馆藏邛窑省油灯
省油灯工艺之根源自邛窑
近年来在福建等地窑场也大量出现省油灯的身影。从闽北、闽南等窑场出土的黑釉、青釉、青白釉省油灯的共同特点是“盖夹灯盏也,一端作小窍,注入清冰水于其中,每夕一易之……”虽然在福建的窑厂出现了形式多样、胎釉造型各异的省油灯盏。但从技术和初始结构等各方面进行考证,其依然与邛窑的省油灯一脉相传。省油灯的工艺技术传播根源,学术界公认是来自四川邛窑。
什么是邛窑呢?考古调查和研究发现,成都平原古代窑场较为集中地分布在长江上游支流的岷江、沱江、涪江流域支系的沿岸,包括以成都平原为中心的四川盆地西部和南部地区,计13个市县。这些窑场的产品,在胎质、釉色、造型、纹饰等方面多具有明显的共性。如果将上述窑场的产品集中混杂在一起,就很难区分其各自的产地。因此,考古学界将上述窑场的集合视为一个“窑系”。也由于地处邛崃地区的窑址分布广、面积大、品种丰、产品精、质量好同时烧造时间最长,故统称为“邛窑”。
邛窑青瓷省油灯。邛崃市博物馆馆藏
目前我们惯称的邛窑,是指今邛崃范围内的古代窑场。这些窑场里,最早烧造的是瓦窑山窑,始于两晋南朝之际。其后,瓷业生产逐渐扩散到了十方堂、大渔村等地,并在隋至初唐形成了较大的生产规模,至唐末五代邛窑达到了第一个高峰,在两宋长达三个世纪的时间内,生产出了大量的产品,是成都平原最为兴盛的瓷业生产区。至宋元之际停烧,邛窑的瓷业生产经历了约9个世纪,创造了众多美不胜收的瓷器精品。
综合:《天府广记》、成都日报、成都博物馆、文物宝库频道
原标题:《成都冷知识丨“省油灯”居然源自唐宋时期成都造的节能“黑科技”》
阅读原文